我國汽車用粉未冶金零件的研制工作始于50年代末,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是:
50年代鋼板銷襯套、銅基襯套;
60年代一氣門導管、 機油泵轉子、機油泵齒輪、雙金屬銅鉛軸瓦、摩擦片;
70年代一曲軸正時齒輪 、熱鍛行星齒輪;
80年代一齒形皮帶輪、 鏈輪、進排氣門閥座。
一般地講,我國汽車用粉末冶金零件,用于維修配件早于主機生產配套。汽車生產配套中最早采用的是上海中國紡織機械廠生產的銅基軸承,用于第一汽 車制造廠解放牌汽車。第- -汽車制造廠 正式采用粉末冶金零件為1964年,第二汽車制造廠為1968年。據1986年對10種車型統計,共計采用粉末冶金零件64種165個規格;據49家粉末冶金廠統計,汽車用粉末冶金零件占全部粉末冶金零件產量的31%。
我國汽車用粉末冶金零件的生產水平,雖逐年有所提高,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:
(1)零件品種少,數量少。我國采用粉末冶金零件較多的車型是EQ245.計34種”,不到美國福特公司的1/3。每輛車采用粉末冶金零件數量少,一般每車為3 ~5kg,約為美國的1/3。
(2)零件精度低,形狀簡單。我國粉末冶金零件精度一般為 Iso9 - 10級,只能生產高度方向帶一兩個臺階、 截面兩個孔的零件, 而國外可生產高度方向向帶四個臺階、截面多個孔的零件。
(3)套類零件居多,結構零件少。我國采用的粉末冶金零件形狀簡單、性能和精度要求不高的套類零件居多,其產量與結構零件之比為77:238,而日本1987年為11 : 89。
(4)產品性能較低。我國鐵基粉末冶金材料抗拉強度一般為400一60MPa,而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為600 ~ 800MPa。
(5) 生產效率低。人均年產量不到日本的1/24。
(6)生產質量不穩定。
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是我國粉末冶金生產技術落后。我國粉末冶金成形壓機功能少、動作簡單、精度差,大多手工操作;模具精度低、壽命短;燒結爐大都由粉末冶金廠家自制,控溫不準,燒結工藝制度尚欠規范,保護氣氛碳勢未加控制。
“六五”期間,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由日本、西德等國引進了粉末冶金機械零件制造技術和部分關鍵設備,對幾個廠進行技術改造,使我國粉末冶金生產水平有明顯提高,高強度、高精度、復雜形狀零件的開發初見成效。但是,就目前我國粉末冶金工業的整體水平來看,實現引進汽車車型粉末冶金零件國產化的任務,尚有很大的困難。
#MIM、粉末冶金、金屬粉末注射成形、陶瓷粉末注射成形、CIM、金屬零件、不銹鋼、銅基、鐵基高強度齒輪件、異形件、含油軸承、齒輪軸承、粉末冶金廠家、浙江粉末冶金、溫州粉末冶金、海江粉末冶金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