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電鍍出現故障的主要因素(一)
1、零件加工(成形)工藝的影響
零件由原材料加工到圖紙所要求的形狀與尺寸,其工藝方法很多,例如車、銑、磨、刨、沖壓、熱塑、鑄造等。這些加工方法往往會對零件表面狀況及性能產生一定影響。
經過車、刨、銑、磨的零件可能會帶有剩磁,經沖壓和鑄造的零件可能會存在內應力,這些零件在電鍍時由于存在上述因素,可能使鍍層結合力不牢而產生鼓泡或鍍層脆性大而開裂剝落。另外帶有剩磁的鋼鐵零件在電鍍前應先消磁。
實際上零件在機加工等過程中,其表面缺陷處很容易滲入油污等污物,盡管在鍍前經過嚴格的化學除油或者電化學除油等工序,但零件缺陷處的油污有時仍很難除盡。
另外,在電鍍零件的缺陷或者深凹處也易滲入酸、堿、鹽等成分,這些成分夾雜在鍍件里,就很容易引起電鍍后表面鍍層的起泡。
因此零件在機加工時,應盡量選用表面狀態適宜的基材,少選用表面有微孔、夾雜凹坑或嚴重銹蝕的材料。
如果因條件所限只能采用表面有缺隙的零件,則應在鍍前處理方面采取相應措施,如碾壓、研磨拋光、切削加工、噴砂等處理,盡可能消除零件表面的缺陷。
彈性零件、冷軋薄板沖壓件等在機加工過程中也容易形成應力集中區,同樣有可能引起鍍層的起泡等缺陷,因此,必須先進行回火處理以降低零件材料的內應力。
選用適宜的機加工方法避免零件表面應力集中,如自上而下,從左到右的切削、研磨、拋光等;同時還要選用能最大限度消除表面缺陷的機加工方法。
對于零件表面有裂紋、微孔、凹坑等缺陷的情況,需采用補焊填平,再精磨削平;對焊渣、結瘤的零件則采用精加工、打磨等方法予以去除。
機加工工序間的防銹宜采用置換型防銹油,不宜采用礦物油。因礦物油粘附零件使得難于清除,容易引起表面電鍍層的起泡等缺陷。
經焊接后的零件若留有焊縫、焊渣等,也容易使得在后續電鍍液中的酸、堿、鹽及有機添加劑等的滲入。
因此,焊接零件表面須平整光滑,不能留有明顯的焊縫、焊孔、焊渣等缺陷,否則不易進行電鍍處理。另外焊接零件宜自然冷卻,不易進行強制冷卻,以避免零件表面產生微裂紋,出現故障。
為提高加工零件的機械強度等性能,有的彈性零件、緊固件在機械加工后需進行熱處理。
例如機加工后零件表面防銹油未除凈,在熱處理時就會燒結成帶油垢的氧化膜,如果在鍍前除油、酸洗時這些油污不能除盡,就很容易導致鍍層起泡。
在熱處理過程中還應避免零件表面產生過厚的高溫氧化皮,否則就會延長酸洗時間,引起碳硅等成分的富集。
在熱處理油淬火時,油也可能滲入基體材料缺隙處,導致鍍層起泡。熱處理用的淬火劑,雖有助于提高淬火性能,但淬火劑由于含有一些有機物,易夾雜在基材內,導致后續電鍍層的起泡等缺陷。
所以熱處理時宜選用循環水(并且在水中添加少量的緩蝕劑)冷卻淬火。
#MIM、粉末冶金、金屬粉末注射成形、陶瓷粉末注射成形、CIM、金屬零件、不銹鋼、銅基、鐵基高強度齒輪件、異形件、含油軸承、齒輪軸承、粉末冶金廠家、浙江粉末冶金、溫州粉末冶金、樂清粉末冶金、海江粉末冶金#